作品名称一名炮兵战士的峥嵘岁月——王孔法

作       者临朐县委老干部局


王孔法,19311月出生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194818岁的王孔法报名参军,19492月随新兵连到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山炮团三营报到,正式成为一名炮兵。1949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炮兵的责任与使命

 

1949429日,王孔法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开始渡江。他随船载着迫击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料,刚到江中心,迎面遭遇了国民党炮艇,敌人向我船猛烈炮击,在这万分危险的关头,王孔法和战友们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用身体掩护迫击炮免遭损毁。要知道,迫击炮就是炮兵的生命,人在炮在,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证迫击炮的安全。正是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王孔法和他的迫击炮在以后的战争岁月里,同生共存,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时,因为王孔法是炮兵,没有其它轻武器,所以未向国民党炮艇做出正面攻击,船上只有副连长有一支手枪,通讯员、师教导队学员和两个班长每人一支步枪。江面上漆黑一片,不摸情况的国民党炮艇不敢贸然接近,疯狂的扫射了一会就离去了。国民党的炮艇离开后,王孔法发现船只漏水了,立即用衣服堵上。此时,船只上副连长和莒县的李副班长光荣牺牲了。战友的离去让他悲痛万分,强忍住悲痛的王孔法用钢铁般的意志扛起了一名炮兵的使命与责任,决心把迫击炮安全地运送到岸上。

 

此时,船停泊在江心的位置,江水透过船的漏洞不停地往船里灌着,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为了保住迫击炮不沉入江底,王孔法和战友们快速的摇橹、驾船。快到长江南岸的时候,船搁浅了,王孔法和战友在冰冷的江水中扛着一百五十斤重的迫击炮往岸边走去。在饥饿、疲意、身体严重透支的情况下,王孔法和战友用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艰难地向岸边行进,凭借一股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在天亮时终于抵达岸边。

 

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19529月,王孔法北上接受任务,编入步兵团二营,赴朝参加抗美援朝。入朝后在作战区域内,六连指导员命令将美军阵地的碉堡炸掉。面对这一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一班班长王孔法主动争取作战任务,带领战友拿着洋镐、铁锨炮弹进入八二炮阵地。在阵地上,看不见美军的碉堡,王孔法率领着临朐籍的一名战士,不顾个人生死安危,冒着被敌人发现牺牲的危险爬了上去侦察美军碉堡。为了能够炸掉敌人的碉堡,顺利完成任务,王孔法说:“咱就一门炮打碉堡,想想办法,争取一发两发炸掉敌人的碉堡。”王孔法站在阵地的上方,观察敌人碉堡并用指北针定位,利用三点一线向敌人的碉堡打了一发燃烧弹。燃烧弹没有击中目标,王孔法没有退缩,在心里暗暗推算如何才能击中敌人的碉堡。王孔法把炮向前推行了五六十米,对准敌人的碉堡又打了第二发燃烧弹,燃烧弹击中了碉堡,碉堡内瞬间火光冲天。

 

碉堡障碍清除后,敌人的飞机疯狂轰炸我军阵地,白天战士冲锋容易暴露目标。面对这一情况,需要在坡上用雷管炸出坑道,但这样容易被敌人发现,一旦被发现,坑道就无法掩护战士冲锋。作为炮兵的王孔法,要配合步兵用雷管炸坑道,同时用响彻山顶的炮声掩盖住雷管的爆炸声,从而迷惑敌人。怎么让炮弹和雷管同时爆炸,王孔法想到了一个办法。首先要确定导火索点燃雷管爆炸需要的时间,与炮弹爆炸的时间一致。时间确定后,把导火索都剪得一样长。王孔法是名炮兵,对炮弹的飞行时间了如指掌,凭借过硬的本领,精确地打出每发炮弹配合雷管同时爆炸,在距山顶六七十米的地方,雷管炸出一个十几米深的坑道,坑道内可容纳一个排的战士。当冲锋号响起时,坑道内的战士们一跃而起,迅速占领了敌人的阵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不怕牺牲终生无悔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王孔法接到团里命令,让把六十发炮弹放在坑道里。因坑道窄小放不下六十发炮弹,需要用炸药把坑道炸长。王孔法安排人员到团里领炸药、雷管、导火索。雷管、导火索领了回来,炸药却运不过来,无法炸坑道。王孔法正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有的战友开玩笑地说:“美军打过来的没有炸的二零三炮弹,你可以去那里弄炸药啊!”战友的一句玩笑话却让王孔法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他开班会研究了一下,决定去北坡上找。在北坡上,王孔法找了两发引线完整的二零三炮弹。炮弹虽然找到了,但随时有可能会再次爆炸,一旦爆炸,后果不可设想。面对生死考验,王孔法和副班长挺身而出,把炮弹绑在树上,用板子拴上绳子固定,顺利地从两发炮弹里抠了一面袋子炸药,及时解决了急需炸药的难题。坑道被顺利炸长,让六十发炮弹按时放入,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投票 返回首页/查看全部
中国老干部微信公众号

投票已结束,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了解大赛进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