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浩气长虹------董恒德烈士战斗生活片断

作       者翟丕安

提到董恒德烈士在淄川口头一带至今令人肃然起敬。他不仅打鬼子、锄汉奸,而且为人诚挚豪气受爱戴。

董恒德烈士一九一一年出生在淄川小口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在家种田。青年时代家境也不富裕,靠几分山地薄田耕种勉强生活,父母兄弟等一家人住两间草房,但他关心邻里乡亲,有时候看到小孩拖泥带水的衣着,就主动给他们晒水洗浴打扮一番,然后把自家的干粮给他们吃。那年代大家都贫困,可以说挪口干粮等于雪中送炭,因此受到敬重。

由于家境不好,其实村上很多人去东北逃荒谋生。为了给家人找好出路,他只身闯关东,来到此处找了份下井的活。那时的东北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九一·事变后,到处的工矿受日本人管控。不仅生活条件差,还要遭到日伪把头的欺凌。国破山河遍地疮痍。一年后他的腿被轧伤,只好回到家乡。这一次却给他打上了强烈的爱国烙印。回家后他用劳作积蓄,在村河东盖了三间茅屋,成了家,准备过一个安稳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铁蹄已经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抗日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由张敬焘带领党员来到小口头,发动抗日,并组建了博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小口头支部,叔兄董恒旺首任支部书记。董恒德总算找到一条人生之路。19381月,他带着弟弟董恒聚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四县联合办事处任公安局锄奸股长。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很多地方杂牌队伍、假抗日拉山头甚至勾结日伪,祸害百姓。董恒德烈士胆大心细,不顾个人安危,几次出入虎穴到口头岳陵山日伪队策反,使他们提供弹药给抗日军民,立功赎罪,悔过自新。更不管家族观念惩处汉奸。其中村里董某多次给日伪送情报,危害我党群组织,他得知后,夜间把其抓捕击毙。另一方面,董恒德烈士积极开展党建,发展新党员。他利用耕作之余先后介绍张希信、翟丕恒、翟丕进等人入党。这些人都在抗日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为了发展壮大党组织,提高党的文化战斗力,他用关系同翟黎亭(青救会长)把西石门文化青年谭庆珍,带到革命队伍,使她成为一个干练的革命战士,解放后任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局长。

有一次他刚到村头听到枪声,往远处一看,是上级派的博山山头张洪矾同志被日伪追赶,他急中生智跟张换了衣服,让他藏了起来,自己扛着锄头上山跑去引开了敌人,张洪矾经常住在他家,受到多方面关照,后来这件事成就了一段佳话。于此他又送弟弟董恒聚及侄子等人参加八路军。弟弟董恒聚参军后作战勇敢,不久成为山纵四支队排长,1939年在莱芜雪野一次同日本血战中牺牲,年仅28岁。弟弟牺牲更坚定了他抗日的决心,他掩埋好弟弟,同家人抚养好他的遗孤。

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中,区委书记孙某某叛党投敌,把武装我部的12支枪带走了11支,破坏很多党组织,给根据地造成很大损失。孙企图拉拢董恒德烈士,遭到严厉痛斥,还要除掉孙某,打击了孙的嚣张气焰。

他的工作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困难。通过党组织和八路军联络,1942年夏天他和村支书董恒禄商定让13岁机灵的侄子董占津、翟丕进带领八路军战士夜袭马鞍山,两次重拳打击了日伪军,控制这一要塞。

在生死考验的紧要关头,董恒德烈士总是把民族、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马鞍山的位置体现了它的重要性,日伪企图重新占领。那时,太河人汉奸唐某某是日寇扫荡的小头目,他竭力煽动鬼子说打开马鞍山金银淌满淄河滩。在唐的撺掇下,扫荡的日本鬼子一千余人于1942年十月初二进攻马鞍山。日伪人多势众,动用飞机、大炮猛扑向马鞍山峰。第一天打响后,董恒德配合山上的干部战士家属,英勇打击日军。夜晚他用地形熟悉返回村想托人安置一下家,但没找到。他又要返回马鞍山上,大家劝他不要回去,他坚决地果断说山上人手少、战斗力差,我不能光顾自家。他临危不惧当夜返回山上。第二天战斗再次打响,他指挥守在南天门,英勇拼杀,子弹打光了,又用石头,腹部又被炮弹炸伤,肠子流出,他咬紧牙,让张福堂夫人用白布扎了一下,继续和敌人战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董恒德烈士牺牲后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大儿占金六岁,小儿占常三岁,坚强地生活着。因为有烈士兄弟二人抗日干革命家中三次遭到日伪纵火,财物被付之一炬,直到抗战胜利妻儿仍在农村种地生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厂矿企业生产拉练来到村里,走访烈军属。有位负责人家是博山山头,烈士夫人问起是否认识张洪矾,他还健在不。那时,张洪矾是中共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兼江苏省宣传部长。张之子马上通电话告诉父亲董恒德烈士的家况。不久村上就来一辆小吉普车找上门,使他们久别重逢展开一场戏剧性交往,告慰了烈士英灵。

投票 返回首页/查看全部
中国老干部微信公众号

投票已结束,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了解大赛进展。

X